
廣告投放有什麼優點?
優點一、快速導流
廣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觸及潛在顧客,只要做好相關的設定,廣告系統審核通過後,大約 1~2 個小時內就能夠看到流量的導入。
▍ 比較一下:透過社群媒體發文
Facebook 的自然觸及率為 1.27%
Instagram 的自然觸及率為 4%
假設你的社群媒體有 10 萬個追蹤人數,當你在 FB 和 IG 同步發出一篇貼文後。
Facebook 上大約可觸及到 1,270人,而 Instagram 則大約可觸及到 4,000 人。
這還只是用戶「看到你的貼文」而已,而不是「到達你的網站」。
可想而知,導入網站的流量一定是比「1270 + 4000」還要更少。
優點二、精準受眾
廣告投放平台,可以根據年齡、性別、地區、興趣、關鍵字等條件,設定你的廣告要投放給誰看。
透過投遞精準受眾,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預算浪費(不會買的人不用看到廣告),也能提升整體的轉換效益。
▍ 舉例
如果你是販售健康餐盒的實體店家,你可以設定廣告只投放給「25~45 歲、住在台北、對減脂、健身有興趣的女性」。
優點三、預算彈性
數位廣告從每天幾十元到幾萬元都可以投放,而且可以根據目標、成效隨時調整。
剛開始投放時可用小額預算進行測試,待成效變好或穩定時再進行加碼,預算控制非常彈性。
相對於傳統媒體,通常需要幾萬、甚至上百萬的預算才能投放,對個人品牌、中小企業來說門檻較高,而且成效追蹤不易。
廣告投放平台有哪些?一次搞懂 FB/Google/LINE 差異
FB 廣告
▍ 觸及受眾廣泛
根據 2024 年的網路報告 2,FB 的市佔率達 50.28%,雖然市占率逐年下降,但仍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。
第二名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則是 Instagram ,市佔率為 23.89%。
為了觸及這些平台上的受眾,許多人選擇投遞 FB 廣告( IG 廣告需透過 FB 廣告系統設定)。

而 FB 廣告可投放的平台包含了 Facebook、Instagram、Messenger 和 Audience Network(外部網站或 APP)。
甚至是近年來興起的 Threads,目前也已經在美國、日本等部分國家,開始進行小規模的廣告測試 3,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國家開放 Threads 廣告。
▍ 簡單好上手
FB 和 IG 在貼文的右下角,都有「加強推廣貼文」的按鈕,讓廣告投放的新手能夠一鍵投放。
但如果不想讓廣告費打水漂,強烈建議不要使用「加強推廣貼文」,而是使用 FB 後台的「廣告管理員」來進行廣告投放。
近年來 Meta 更是主打以 AI 演算法為核心的 ASC 廣告,操作上更加簡單、快速,讓廣告投放人員都能迅速上手。
Google 廣告
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關鍵字廣告,是 Google 於 2000 年最早推出的廣告服務,舊稱為 Google AdWords。
如今 Google 已提供更多元的廣告類型與曝光版位,現統稱為 Google Ads。
▍ Google 廣告類型有哪些?
- 關鍵字廣告:根據關鍵字觸發,廣告顯示於 Google 搜尋結果頁上方及下方。
- 多媒體廣告:常見於網頁中間、旁邊空白處的圖片、動圖和影片,可觸及全球超過 90% 的網路使用者,超過 200 萬個網站和 65 萬個應用程式上都可看到多媒體廣告。
- 影片廣告:又稱 YT 廣告,可出現在影片前、中,或 YT 的搜尋結果頁面。
- 購物廣告:消費者搜尋商品關鍵字時觸發,顯示於關鍵字廣告的上方,或是搜尋結果頁的右方。
- 最高成效廣告:以 AI 演算法為核心的廣告類型,系統會自動幫你優化素材、受眾、出價策略、投放渠道。

LINE 廣告
LINE 成效型廣告(LINE Ads Platform,簡稱 LAP),是 LINE 於 2017 年所推出的廣告投放平台。
能將廣告曝光在 LINE 生態系的各大熱門服務中,能見度非常高。
▍ LINE 廣告會出現在哪些版位?
- LINE主頁
- 聊天列表頁面的上方
- LINE TODAY(新聞)
- LINE VOOM(影音)
- LINE 錢包
→ 你可以試著將 LINE 打開觀察,只要在文案附近出現「AD」或「廣告」,那就是 LINE 廣告唷!

根據 LINE 官方的數據顯示,LINE 廣告可觸及到全台灣 2,100 萬的 LINE 用戶,佔全台灣人口約 9 成 4。
廣告投放五大技巧
技巧一、選對廣告目標
所有的廣告投放平台,在設定廣告的第一步,就是選擇「廣告目標」,例如:觀看影片、互動、點擊、購買…等。
系統會根據你選擇的目標,來幫你尋找「最有可能完成這個行為」的受眾。
一個廣告活動只會專注一個廣告目標,系統不會去幫你找到「又會觀看影片、又會互動、又會點擊、又會購買」的人(事實上這種人也非常稀少)。
要根據你的需求,選擇適當的廣告目標,否則可能導致廣告費花在「會看影片但不會購買」的人身上。
▍ 廣告系統怎麼知道誰會點擊、誰會購買?
行為數據累積:
每個用戶在平台上的行為都會被系統紀錄,例如:看了什麼內容、停留多久、點擊什麼連結、購買什麼商品。
系統就會累積這些數據,來分析出你對什麼感興趣,以及你是會完成什麼行為的人。
技巧二、選對廣告受眾
即使你的廣告文案寫得再好,將廣告投給不對的人,也無法產生成效。
可從以下幾個思考點來發想你的廣告受眾:
- 他們是誰:年齡、性別、職業、收入
- 他們在哪裡:地區、城市
- 他們有什麼痛點:為什麼他們需要你的產品,你的產品可以帶給他們什麼好處?
- 他們關注什麼:興趣、行為、習慣
▍ 善用自訂受眾
若有購買過的顧客名單,也可以上傳至廣告系統,幫助系統學習,以優化廣告受眾的訊號。
也能透過用戶的行為建立自訂受眾,例如:觀看過影片、瀏覽過商品頁、曾加入購物車的人。
可善用這些自訂受眾,來進行再行銷、排除舊客、類似受眾擴大等投放策略。
技巧三、吸睛的廣告素材
在資訊碎片化的時代,人們的注意力只剩「8 秒」,試想一下,你每天會看到多少則廣告呢 5?
如何在短短 1 秒之內,就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,是廣告素材最重要的任務。
- 聚焦單一賣點:一則廣告素材只傳達一個核心訊息,例如:優惠、痛點、產品特色
- 標題一看就懂:文案必須簡潔有力,字數也不宜過多。
- 視覺衝擊力強:素材中有清晰的主體,並採用受眾會喜愛的色調。
- 加入行動呼籲:消費者是需要被引導的,根據研究發現,廣告中採用號招性的用語,將可激發消費者採取下一步的動作。
技巧四、善用誘因提高轉換率
消費者看到廣告後,如果對商品或內容有興趣,就會進入猶豫、觀望的階段。
試想一下,當我們在飲料店看到「買一送一」的優惠訊息時,是不是也會不由自主的想要買飲料呢?
畢竟,優惠的力量是很難抵擋的。
同樣的,消費者需要你給他一個「立即行動」的理由,這樣才會更容易促使消費者完成轉換。
▍ 常見的誘因類型
限時優惠:「限時 24 小時內下單享 7 折」
限量名額:「前 100 名下單送獨家好禮」
免費贈品:「買就送體驗包 / 試用包」
免運門檻:「消費滿 $999 即享免運」
體驗保證:「不滿意 7 天內無條件退費」
技巧五、持續 A/B Test
A/B Test 可說是廣告投放最重要的心法了!
因為廣告投放的世界很有趣,常常你所想的,跟實際上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。
原本你以為「精心撰寫的文案 A」點擊率會很好,結果是你「隨便寫寫的文案 B」點擊率反而更高!
原本你以為「優惠券」的轉換率會很好,結果是「免運券」的轉換率反而更高!
廣告優化不能靠感覺,而是要透過大量測試,得到數據後進行分析,才能做出真正有成效的下一步。
▍ 廣告投放可以測試什麼?什麼都可以測,能測請盡量測!
元素類型 | 測試範例 |
廣告圖片 | 人物圖 vs 產品圖 |
廣告文案 | 文案 A vs 文案 B |
行動呼籲 | 立即購買 vs 來去逛逛 |
廣告受眾 | 18-24歲女性 vs 25-35歲女性 |
廣告版位 | FB 限時動態 vs FB 動態消息 |
▍ A/B Test 小技巧
- 一次只測試一個變數:才能知道是做了什麼變化,而造成結果的差異。
如:圖片背景原本是藍色,新增一版紅色的去做測試,除了背景色的調整,其他元素都不要更動。
- 測試時間足夠且同步:通常建議廣告要跑滿 3~7 天,避免因不同時間點而產生誤差。
- 勇於持續測試:A/B Test 沒有終點,它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,勝出的版本要添加變數繼續測試。
廣告投放課程推薦
如果你剛好正在學習 FB 廣告,推薦你可以參考這堂線上課:
課程從基礎邏輯到實戰操作都有,對於如何系統性的建構行銷漏斗非常有幫助!
若有需要,歡迎使用我的折扣碼👉AFICPPA121
獨家『九折』優惠券,PPA 其他課程也有機會使用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