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讀比聽快,做比看快」,是近期最打動我、來自《納瓦爾寶典》的一句話。
因為種種的原因和啟發,我「終於」開啟了週記系列的第一篇。
這系列的文章,不是為演算法而寫,而是為自己,如果剛好能幫助到有緣的讀者,那我會更加開心的:)
為什麼開始這系列的文章?4 個原因與你分享
1. 降低開始寫作的「啟動成本」
如果一個人平常沒有在運動,突然要他每天上健身房 1 小時,跟一週在家運動 2 次,哪一個比較容易達成?
很明顯是後者對吧!這就是啟動成本,剛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時,阻力越小,開始的機率就越高。
我在今年 3 月架好網站後,在正熱的那段期間,一口氣寫了 3 篇文章,但其實是硬撐著寫完的。
要做關鍵字研究、分析搜尋意圖、規劃文章架構以及寫文章,這些都非常花費時間的。
平常有主業工作,還有 SEO 接案、要陪家人,再加上日常會做的事,完成一篇文章對我來說的「啟動成本」太高了。
於是我轉換想法,我認為開始比完美重要,因此決定要開始撰寫這系列的文章,至於原因為何?就請接著看下去囉!
2. 記錄自己的「成長」過程
「紀錄」這件事,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應該很好理解,它就像是日記、週記的概念。
而關於「成長」,則是我想要「更有意識」的過生活,並且是讓自己越來越好的那種。
很多時候,人生活久了,會變得有點迷茫、失去動力和目標,好像過一天是一天的感覺。
但透過記錄,我可以復盤自己過去一週:
- 做了哪些事情?
- 做起來的感覺和心得如何?
- 進度有多少了?
- 還有哪些事情,是想做還沒開始的?
在這個過程,我可以去反思、調整自己的方向和腳步,讓每一週的自己,都比上一週的自己更進步。
3. 紀錄就好,別創作
這句名言來自社群行銷、個人品牌大神 Gary Vee。
我平常喜歡看一些數位行銷、個人成長、數位游牧或是旅遊的資訊,不管是透過社群媒體、部落格或是影片。
但在這個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,常常有一種「吸收了很多資訊,但很多資訊都沒有吸收」的感覺。
所以我想把對我有幫助的資訊,紀錄、整理下來並重新輸出。
也同步建立屬於我的內容資料庫,對於未來要寫文章,一定也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4. 練習寫文
這個時代用 AI 寫文,相信已是大多數人的習慣,甚至是某些人的技能。
但 AI 寫文久了,會感覺自己變笨,像是一個操控產文機器的操作員。
Jemmy 在《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》書中就提到:
不寫作,你至少還知道自己沒在練、不會期待進步;
用 AI 寫作,你反而會誤導自己,以為自己有在創造、有練習、有進步,實際上卻是相反。
但不是要你完全不用 AI 寫文,我在工作和接案上,還是會擅用 AI 「輔助」寫文,畢竟聰明地使用,還是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。
而這系列的文章,我不要透過 AI 來輔助寫文,它是一個讓我能好好思考、與自己相處的小天地。
本週做了哪些事呢?
1. 確定網站下一步的方向
原本一直在思考到底要寫什麼主題的我,在近期經過了大量閱讀、思考、感受,和請教專家後,我「終於」開啟週記系列的第一篇文章。
特別要感謝 Frank、早安傑森、深富生活 Anthony,親自回覆我的問題,讓我有些想法和啟發。
還有 Zac Phua 的部落格文章,也幫助了我很多,非常感謝!
2. 閱讀 2 本書的部分內容
分別是《納瓦爾寶典》、《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》。
我並不是 2 本都完整看完,而是「跳著看」,挑我有興趣的內容出來看。
以下分別節錄一段我最有感的書本內容。

《納瓦爾寶典》
軟體和媒體是不需要取得許可就能使用的槓桿,也是新富階級使用的槓桿。
你可以打造在你睡覺時仍替你工作的軟體和媒體。
《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》
使用 AI 生產內容的諷刺性:大家都想用 AI 產文,卻沒人想閱讀 AI 產的文。
3. 撰寫 2 篇 SEO 文章
分別是「胺基酸洗面乳好處」、「胺基酸洗面乳缺點」。
這 2 篇完成的時間比我預期得還要早,我認為關鍵在於經驗和持續學習。
撰寫 SEO 文章的整個流程,我大致上都還算熟練,雖然還不到 90 分,但大致上也有個 70-75 分了。
包含關鍵字研究、分析搜尋意圖、規劃文章架構到撰寫文章等。
我會持續精進 SEO 和寫作能力,讓更多有價值的內容被看見。
4. 培養運動習慣
靈感與動力同樣來自《納瓦爾寶典》。
作者說:每天期待做的運動就是最好的運動。
每天早上的健身習慣,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,他變得更健康、更年輕,而且不會影響出門時間。
現在,我也要來實踐早上運動這件事。
以前也都會規劃晚上下班後要運動,但常因為臨時有事,或是太晚吃飯等各種狀況,導致運動這件事一直被拖延或遺忘。
2025W1 總結
「讀比聽快,做比看快」。
卡住了,就去讀書;跨不出去,做就對了。
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但更重要的是,堅持下去。
希望我們都能往自己想要的目標一步一步邁進:)